中國海洋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給學校全體師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聚焦鑄魂強師、立德樹人、服務大局、改革賦能,努力建設具有教育家情懷的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為建設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實支撐。
聚焦鑄魂強師,著力打造信念堅定的教師隊伍。成立學校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明確黨委書記和校長為教師工作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與黨外教師聯誼交友等10項制度,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在人才引進、職稱評定、導師遴選、評優選先等方面,強化各級黨組織在師德師風和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考核把關作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將9月定為學?!皫煹聨燂L教育月”,開展“樹師德 正師風”“弘揚海大大先生精神”系列專題活動,舉辦師德師風培訓會、暑期黨性學習研修班,依托“東方紅”科考船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國情實踐教育,提升廣大教師的師德涵養和道德情操。編纂《中國海洋大學史》7卷10冊,深入挖掘和闡發百年校史中赫崇本、文圣常等“海大大先生”優秀事跡和精神品格,講好“海大大先生”教書育人故事;創新師德教育宣傳形式,自編自導海洋科學家題材電影《逐浪之文圣?!返顷懺壕€,打造“回瀾閣”等專題欄目,講述一線教師“為學、為事、為人”的感人故事。
聚焦立德樹人,著力打造潛心育人的教師隊伍。強化制度設計。在各類人才工程聘用合同中明確為本科生授課要求,在職稱評審中將本科教學課時量和教學質量及一線學生工作列為前置要求,單獨設立思政課教師和教學突出類教師晉升通道,著力提高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引導教師傾心教學、熱愛學生。強化育人能力。建設教研室、課程組、實驗(實踐)教學中心等179個,實現基層教學組織覆蓋全部專業、全部課程、全體教師,加強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融合,深化“教學—科研”團隊一體化建設,推動教師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實現科研反哺教學;針對教師入職適應期、職業發展期和經驗成熟期,分層分類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推進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技能提升。強化名師示范。深入實施“名師工程”,大力引進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教育教學大師、教學名師或本領域的高水平教學人才,以“名師+教師團隊”模式建設“名師工作室”,定期開展“名師·導航”講堂活動,充分發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和工作室的集群效應。
聚焦服務大局,著力打造開拓創新的教師隊伍。提升創新能力。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鼓勵教師開展“從0到1”的重大基礎研究、“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和服務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強化科研指導服務,統籌校內外資源力量,對有潛質的科研項目加強申報、研究、結題全流程跟蹤指導;定期舉辦學術交流,助力教師改進研究方法、開拓研究思路,完善機制支持理工科教師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支持人文社科領域教師強化資政建言,著力提升原創性、引領性科研攻關能力。強化融合發展。深化與嶗山國家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實質性合作,完善人員雙聘、平臺共建共享機制,構建高?!獓覍嶒炇胰诤习l展體系,協同引育海洋領域國家戰略人才;加強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圍繞科技發展和產業需求聯合科研攻關、人才共引共育,支持鼓勵雙向兼職、深化合作,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服務重大戰略。堅持“四個面向”,組織教師主導和深度參與國際科學計劃和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出并實施“透明海洋”“藍色藥庫”“藍色糧倉”“藍色種業”等系列重大科技戰略,打造藍色智庫,牽頭發起實施“第二次黑潮及周邊海域國際合作研究”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中持續發出中國聲音。
聚焦改革賦能,著力打造追求卓越的教師隊伍。創新引育體系。實施“筑峰”“繁榮”“英才”等人才工程,構建“學科—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人才引育機制,制定修訂各層次人才工程實施辦法等系列文件10項,舉辦海洋高端人才論壇、國際青年學者行遠論壇等高水平引才會議,完善團隊建設組織模式和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模式,健全層次分明、引育并舉、專兼結合、銜接有力的人才引育體系。深化評價改革。完善以1個評聘總體規則、N個系列評聘細則和x個配套評價標準構成的“1+N+x”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體系,按照理科、工科、人文、社科、體育藝術、思政課教師等類別設置職稱申報要求;持續完善優秀師資選聘機制,探索實行長周期考核,進一步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完善激勵保障。設立“校長特殊獎勵”“學校特殊津貼”,引導教師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以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為主體,年薪制和協議工資制為補充的收入分配體系,持續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不斷提升教師幸福感、成就感和歸屬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